-
掃一掃,加關注
伴隨著最后一爐鐵水的出爐,作為山東省內鋼鐵產能調整的重要步驟,隸屬于山東鋼鐵集團(以下簡稱山鋼集團)的濟鋼集團,在轉型發展上邁出重要一步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從山鋼集團獲悉,6月29日上午9時17分,在3200立方米高爐1號和3號出鐵口順利出完最后一爐鐵水后,濟鋼的鋼鐵主體工序停產工作正式拉開序幕。山鋼集團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,此舉是順應鋼鐵去產能大勢,優化山東省會城市功能,實現產業轉型升級。
值得注意的是,始建于1958年的濟鋼,是共和國締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鋼鐵企業,成立59年來,累計生產鋼1.55億噸,實現利稅316億元。
主體工序9天內停產
隨著濟鋼煉鐵廠廠長李丙來下達停爐指令,已經59歲的濟鋼集團,于6月29日出完了最后一爐鐵水,其鋼鐵主體工序的停產正式拉開序幕。
根據《濟鋼鋼鐵主體工序總體停產方案》計劃,濟鋼將利用9天的時間,分三步實施全線安全停產,7月8日,實現濟鋼全面安全停產。
今年2月,山東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,山東省正在積極推進濟鋼產能調整和山鋼轉型發展,確定2017年底前,濟鋼在濟南的鋼鐵生產線全部停產。
“濟鋼從1000萬噸級鋼鐵企業逐步去產能,關停鋼鐵產線,這么大量的去產能戰役,在全國是第一家?!鄙綎|省委副書記王書堅在講話中指出。
相關信息顯示,濟鋼始建于1958年,是共和國締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鋼鐵企業,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,逐漸成為一家以鋼鐵為主、多業并舉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。
山鋼集團人士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濟鋼年產鋼最高時曾達1200多萬噸,躋身全國十大鋼鐵企業行列,曾是全國最大的中厚板生產基地。
來自山鋼集團的相關統計顯示,成立59年來,濟鋼累計生產鋼1.55億噸,實現利稅316億元,為山東省乃至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然而,近年來,在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大背景下,濟鋼由于地處內陸和省會城市,物流成本高、環保壓力大等矛盾凸顯,產能調整逐漸提上議事日程。
早在2015年底,在濟南市委常委擴大會上,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就曾表示,濟鋼的搬遷,已獲山東省委、省政府的支持,搬遷工作將抓緊推進。
2016年8月31日,山東省政府正式批準《濟鋼產能調整和山鋼轉型發展工作總體方案》,并于11月19日正式下發該方案,明確“堅定不移的調整濟鋼、做強萊鋼、突破日照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濟鋼產能調整的同時,山鋼集團重點打造的日照鋼鐵精品基地,也在快馬加鞭。來自山鋼集團的數據顯示,自正式開工建設至今年4月底,日照項目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。
山鋼集團公眾號“厚道山鋼”顯示,今年8月10日,日照項目1號高爐具備點火條件,煉鋼1號2號轉爐具備熱試條件,熱軋生產線具備軋鋼條件。